核心提示:9月27日,根據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,公司股份已于當天上午9時39分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,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發出載有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。
繼京東宣布出售永輝超市股份后,阿里出售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也傳來新消息。
9月27日,根據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,公司股份已于當天上午9時39分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,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發出載有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。
從2024財年開始,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、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化身“斷舍離達人”,幫助阿里巴巴從非電商核心業務的領域退出,這次可能真的輪到了大潤發。
9月23日,繼名創優品擬用近63億從京東等股東手中拿下永輝第一大股東席位后,大潤發又傳出了并購消息。從今年年初開始,因阿里巴巴重新聚焦主業,高鑫零售CEO林小海調回總部之后,阿里巴巴旗下大潤發等新零售商業體都有出售的消息。
阿里巴巴與高鑫零售的交集出現在2017年。2016年,實體零售行業開始出現不景氣,高鑫零售迫切需要提高效率,2017年,馬云高調宣布與高鑫零售的股東潤泰集團、歐尚零售達成協議,出資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約36%的股份,2020年阿里再次出手,又投資200多億港元,將股份增加到七成以上。
阿里巴巴入股之后,高鑫零售的門店開始大規模數字化轉型,將彼時風頭正盛的“新零售”作為重點戰略方向。時任大潤發COO袁彬對外表示:“阿里和旗下盒馬把試錯都做完了,現在是鋪好了高速公路,大潤發直接跑就好。”
此后,高鑫零售與阿里的合作越來越密切,天貓超市、餓了么、淘鮮達等,都與大潤發、歐尚展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。盡管當時新零售概念在行業火熱,但幾年的嘗試下來,新零售也無法繞開線下業務受困于高額租金和人工成本,利潤微薄,線上與線下的打通困難重重等眾多問題。
從財務數據來看,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在這幾年內,給高鑫零售帶來的幫助也十分有限,高鑫零售不僅營業總收入持續下滑,凈利潤也在2022年、2024年出現了虧損。高鑫零售的股價也從2020年7月的高點12.271港元,跌至此次停牌前的1.79港元,縮水約85%。
對時下的阿里巴巴來說,當年這筆震撼一時的收購,也成了“拖油瓶”一般的存在。
因此,當蔡崇信在進行“阿里巴巴落后了”“士氣不好”“忘記了自己的客戶是誰”這樣深入肺腑的“自我批評”時,在馬云定下“回歸淘寶、回歸用戶、回歸互聯網”的基調之下,蔡崇信就化身“斷舍離達人”,舍棄與電商關系不大的業務,以大潤發為代表的實體零售就首當其沖。
早在今年3月,就不斷傳出阿里巴巴即將賣掉盒馬、高鑫零售、銀泰等實體商業,一些傳言甚至精確到了具體的接手公司,但很快就被“辟謠”。但此次高鑫零售停牌,并表示“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發出載有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”,則意味著被收購這次可能落實。
目前市場上的“緋聞”買家此前傳出過,有中糧、高瓴資本、潤泰、KKR集團等。
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潤泰,巔峰時它曾分兩次把高鑫零售的約70%股權出售給阿里巴巴。如果其出售回購高鑫零售,實在是個高賣低收好買賣,目前大潤發企業文化和團隊依然沒有大變化,回購之后最容易過渡。
KKR集團與高瓴資本則是擅長產業投資,KKR集團是杠桿收購天王,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且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,高瓴則操作過“中國鞋王”百麗,不僅讓百麗煥發第二春,創造出第二增長曲線分拆出的“滔博運動”單獨港股上市。
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zmyunz@126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